1950年5月,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,决定邀请一批港澳工商界爱国人士到内地参观访问。
当时,时任中华教育会理事长的马万祺、黄长水亲自牵头,组织了一大批港澳工商界、新闻界、医务等各界人士组成观光团。
观光团抵达广州第一站,时任广东省政府主席的叶剑英、副主席方方、古大存第一时间便出面亲自接待。
马万祺过去就曾耳闻叶剑英许多事迹,建国前后,虽然各自身处异地,但却打过不少交道,只是无缘得见,算不上有很深的交情,,此番两人见面,却彼此都有一种一见如故的感觉,仿佛如多年未见的老友一样。
马万祺此番率领观光团,按照行程是要去东北的,但因为广州接待的热情,破例留了很多天,有感于叶剑英的热情,马万祺还挥毫泼墨写了首诗,并自作序:
“余将赴东北观光,欣然命笔,首途广州,蒙叶剑英主席热忱款待,亲如家人,作此志感”“北国观光万里行,广东首长意真诚,迎宾馆叙家常话,赢得侨胞仰慕情。”
马万祺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,就是澳门有名的实业家,但其实他确是广东人,1919年出生于广东南海县一个商人家庭。据熟悉人介绍,马万祺五六岁就开蒙,小时候就很聪明懂事,在当地还留下了不少故事。
对马万祺而言,改变他一生命运的是在1934年,这一年他的父亲马锡珍病故了。
当时,家里的几个叔伯都认为,马万祺忠厚老实,可以继承其父管理马合成堂的财产物业。事实上也正是从此开始,马万祺踏足商业。
1936年底,仅有17岁的马万祺进入升昌米行做记账学徒,开始学做生意。
也许是有天分在,不到两年的功夫,马万祺就凭借慷慨仗义、宽厚谦和,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商业伙伴,在母亲的支持下,马万祺创建了他在广州的第一间商号——广大糖厂。
广大糖厂因为产品质量优异,从成立那天开始便订单不断。
可惜好景不长,抗战全面爆发后,马万祺的广大糖厂也在日寇的炮火下毁于一旦。
1938年10月,在广大糖厂宣告结束后,马万祺来到香港,凭借着过去经商的人脉,成功在香港创办了永裕昌行和泰生行,后来又把分行开在澳门。
后来香港沦陷后,马万祺移居澳门,继续经商。
在整个抗战时期,马万祺除了致力于慈善外,更多的是把精力放在了支援中国抗战上,甚至还托关系在澳门开了一家葡法银行,专门用于将抗战物资中转运往内地。
也因为对腐败的国民党当局心生失望,马万祺对在延安的共产党人却颇有好感,当年广州沦陷时,他就曾写下“凶残狠日寇,铁蹄践羊城。东南何不振?瞩望在延安”。
解放战争时期,马万祺多次冒着风险同解放区展开贸易合作,还与何贤等人筹划开辟了山东及苏北与澳门之间的海上运输线,从解放区运出黄豆、花生等土特产到港澳销售,再从港澳向解放区运送急需的各种物资。
马万祺在澳门期间,就与在澳门开设党的秘密联络点的柯麟交好,柯麟当年是受党组织委派,专门赴澳门照顾叶挺一家的,后来就再也没有离开澳门,1944年以后,柯麟出任澳门镜湖医院院长负责党的地下联络工作,马万祺先后担任该院董事、副董事长,董事会主席。
也是在柯麟介绍下,马万祺逐渐了解了中国共产党。
1949年年底,叶剑英解放广西和海南岛,缺乏军用物资,后来通过关系联系到马万祺后,在马万祺的帮助下,抢运大批粮食和五金器材、汽油等物资至内地。
1950年,广东面临粮荒,当时叶剑英决定通过一些归国的海外华侨在海外的关系,以民间的名义购买粮食到国内,但如何运送到内地还是一个困难。
叶剑英思索再三,决定还是走澳门这条路,他通过柯麟兄弟联系到了马万祺,马万祺欣然答应,转运到广东大批粮食,解决了燃眉之急。
尽管叶剑英与马万祺从未见过面,但两人之间早已有了友谊的羁绊。
马万祺后来率参观团回国,受到了时任广东省政府主席叶剑英的热烈欢迎,自此以后,两人联系不断。
同年,马万祺受邀到广东参加国民经济座谈会,也是在会上,马万祺侃侃而谈:
“在研究和制定恢复、发展广东经济政策和措施时,要关心侨胞侨眷生活,调动千千万万华侨和港澳同胞的爱国热情,投资建设祖国,投资建设广东。”
马万祺不仅提出建议,更是亲力亲为,他同港澳和海外侨胞工商界知名爱国人士司徒美堂、王宽诚、蚁美厚、黄长水、何贤等人共同发起成立了“华南企业有限公司”,经营对外贸易以及信托业务。
对新中国建设,马万祺付出了很大的心血。
在那个特殊年代,马万祺虽然人在澳门,但有时候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,但他始终没有屈服,而是坚信这些老友一定没有问题。
当时,马万祺的两个儿子都在内地,其中大儿子马有建在北京首钢、次子马有恒在暨南大学读书,叶剑英基于两家深厚情谊,给予多方照顾。
为了挖出叶帅的“黑材料”,“造反派”曾企图抓捕马家的两个孩子,意图从他们身上做文章。
马万祺深感不安,特意致信给叶帅,叶帅接到信后,立即把两个孩子接到了身边照顾,犹如对待子侄一般,平素教导他们学习革命历史。
当时,马万祺的许多老朋友都深受影响,乃至于被关押,但马万祺坚信他们无问题,甚至坚持年年回国探望,并携带各种物资,帮助他们渡过难关,何香凝、以及柯麟夫妇等人在当时都曾受到马万祺的关心。
1970年夏,叶剑英74岁生日,马万祺夫妇还专程从澳门返回北京探望,当时两位老友见面,都忍不住一阵激动。
叶剑英拉着马万祺的手,低声吟诵曹操的诗句《龟虽寿》,并悄悄在马万祺手上写下四个字——“老骥伏枥”。
1973年夏,柯麟夫妇处境有所好转,转而担心起在国内的马万祺的次子马有恒的婚事。
柯麟夫妇托小儿子柯小麟四处打听,得知夫妇的小女儿荣智婉尚未婚配,于是上门说和,后来荣智婉与马有恒见了一面,彼此对对方都很满意,经过一段时间相处,两人都情投意合。
当时,柯小麟已经决定要为二人订婚做主,但马有恒、荣智婉均表示希望能有长辈做主。
荣毅仁与马万祺得知这件事后,对这件喜事都是乐见其成,但毕竟在当时社会环境下,仍不免有些担忧。
一次,马万祺夫妇登门拜访叶剑英,期间谈论起次子婚事,还是叶剑英主动提起了这件事:
“马先生该摆喜酒了,我看二马和荣毅仁的千金,是天生的一对呢。”
马万祺十分高兴,他热情的邀请叶剑英:
“感谢叶帅您对这件事的关心,我希望请您做主婚人。”
为万全期间,叶剑英特意嘱咐廖承志询问周总理的意见,但周总理得知此事后,也欣然表示同意:
“荣毅仁与马万祺结为姻亲,通二姓之好是一桩好事,我当然支持。而且叶帅既已赞成,我当然同意啦!”
同年8月8日,马有恒、荣智婉在北京饭店八楼宴会厅举行婚礼,席间不仅荣马两家人,还有不少来自北京、香港、澳门诸多亲友,一群有名望的人坐在一起,共同庆祝两家婚事,在当时社会环境下,是非常难得的。
在后来许多年里,马万祺夫妇又多次回国,不是去探望叶帅,就是庆祝叶帅大寿,每逢喜事,马万祺都挥毫泼墨,写诗庆贺。
1986年10月22日,叶剑英与世长辞后,消息传至澳门,马万祺听说后悲痛万分,立即向北京发去唁电,并与夫人携子女以及孙辈儿一起赴北京,瞻仰叶帅遗容。
马万祺每逢来北京开会,总是会去叶帅的故居参观,并在他们曾经晤谈的屋子里坐一坐,缅怀两家情谊。
1995年4月20日,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《叶剑英传》出版发行暨叶剑英诞辰98周年座谈会,马万祺不仅出席了座谈会,还发表了长篇讲话:
“叶剑英同志是我们党和国家德高望重的卓越领导人,也是港澳台同胞和广大海外侨胞衷心爱戴的一位领导人,我在他生前,和他有过较长时间的,多方面的交往,受到他亲切的关怀和教育,他是我终身难忘的良师益友。”
高忆配资-股票的杠杆交易-南京配资公司-配资网站推荐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