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埃隆·马斯克在社交平台宣告组建"美国党"时,资本市场的反应比政治圈更激烈——特斯拉单日暴跌5%,投资机构紧急撤资,两周内市值蒸发超千亿美元。这场始于马斯克政治野心的风暴,正在撕裂其商业帝国的根基。
资本用脚投票的信任危机Azoria Partners撤回特斯拉挂钩ETF的声明撕开了机构投资者的恐慌面具。其CEO詹姆斯·菲什巴克直言"投资人投的是特斯拉,不是马斯克的政治试验场"。数据显示,建党消息公布次日,特斯拉市值单日蒸发460亿美元,叠加6月因《大而美法案》损失的540亿美元,千亿市值如烟消散。贝莱德等巨头已悄然减持,风险资本家集体呼吁董事会"干预CEO的政治活动"。
特斯拉的"信仰溢价"正遭遇致命打击。当前估值中仅三分之一来自汽车业务,其余依赖市场对Robotaxi和AI机器人的幻想。然而马斯克日益政治化的形象,让华尔街开始怀疑其技术攻坚能力。瑞银、高盛相继下调评级,Strategic Vision调研显示,2024年仅7%消费者明确考虑购买特斯拉,较2022年暴跌15个百分点。
无人驾驶的政治命门马斯克的政治冒险背后隐藏着更深的商业逻辑。特斯拉未来88%估值寄托于Robotaxi业务,而这项技术的核心竞争力恰恰是政府关系。无人出租车的监管尺度、事故责任界定等政策,直接决定企业生死。这也解释了为何马斯克此前频繁运作政界关系,甚至"与总统吃住在一起"。
德克萨斯州曾是特斯拉的"政策避风港",但建党行动可能改变一切。若共和党全面反制,州长阿博特将难以为特斯拉提供庇护。无人驾驶测试若遭遇严格限制,特斯拉可能永久丧失市场先机。《大而美法案》已取消每车7500美元税收抵免,致使年利润减少12亿美元,若两党联合追讨54亿美元历史补贴,现金流将雪上加霜。
散户愤怒与法律困境Reddit等论坛上,散户投资者情绪激烈。用户@爱记仇的小熊猫吐槽"每次马斯克挑衅特朗普,股价都要暴跌"。但讨论停留在情绪宣泄层面,未形成有效维权行动。法律专家指出,集体诉讼需证明企业存在虚假陈述,当前股价下跌主因公开市场风险,难归咎于企业欺诈。
面对危机,特斯拉内部释放"业务不受政策影响"的信号,同时加速中国及欧洲本土化生产以对冲美国市场损失。马斯克本人则在社交平台霸气回应质疑,承诺"5年翻10倍"。但这种表态未能平息忧虑,反而加深了投资者对"分心CEO"的质疑。
这场政治与商业的跨界博弈正在考验马斯克帝国的抗风险能力。当资本开始怀疑领袖的专注度,"钢铁侠"的光环还能庇护特斯拉多久?在无人驾驶这个政策敏感领域,政治站队可能成为压垮估值泡沫的最后一根稻草。马斯克需要证明,他能在政治野心与商业责任之间找到平衡点——否则,华尔街的惩罚才刚刚开始。
高忆配资-股票的杠杆交易-南京配资公司-配资网站推荐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